*2020/08/28
作者:韓美慧。 點閱率:221
Mail 縮小字 預設字體 放大字
 

  前陣子,觀看了一些原民電台跟報紙的刊載,才知道是原民的小米豐收祭典。看著畫面上的原民族群對於小米的崇敬,從播下種子開始到收割後的儀式,在我看來,或許是種謝天的感恩之情吧!直到現在知道,小米是早期原住民的主要食物來源。百年前是日本殖民台灣帶來的農作產品之一,加上台東蘭嶼的小米豐收祭播報,倒是讓我好奇這特殊的雜糧,難怪,以前到原民居住地參觀,會有個很特別的小米搗麻糬的活動,還會跳著搗小米的舞蹈。
  弟弟30年前曾經開過麵食館,店內的小米粥是客人喜歡的一道粥品;除了知道是定期跟南北貨行叫貨,我對小米一無所知,要說清楚分辨,還是在大連小堂姊那才略懂一二,因為這小米也是北方、東北人普遍作物。所以小米不只是吃飽這回事,還可以搗小米麻糬或是釀成小米酒,煮成小米粥跟做成糕點類,更是不可多得的中藥材。《本草綱目》紀載:小米「治反胃熱痢,煮粥食,益丹田,補虛損,開腸胃」。
  根據報導:台灣目前一些部落還是有原民進行復耕種植的糧食作物,如:新竹縣尖石鄉的司馬庫斯部落還有今年睽違10年後的蘭嶼達悟族的小米豐收祭。主要是讓年輕人可以瞭解祖先的智慧,早期它一直持續著部落的生命,更是關乎部落未來一年的生計。小米從開始播種、採收、到可以食用這一系列過程中,有兩項最重要的祭典儀式,其一是禁忌最多的Sm'atu(小米播種祭),其二是Smyus又稱Skotas(祭祖靈),部落間常常觀察以山櫻花開花時間的始末,作為決定小米播種祭時晨的重要的根據,也是轉換水稻耕作前最普遍的主要糧食作物。小米祭典的禁忌不少,從整理種子和工具開始,都要用最神聖的心情對待。
  播種時不可以打噴嚏、咳嗽,否則會把小米粒吹走,代表收成不飽滿;期間也不能碰針線縫衣服,否則會有颱風把小米弄亂;也不能碰剪刀和鐮刀,因為剪刀和鐮刀就像是老鼠的嘴一樣,會把小米吃掉。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,造成年輕一年代的原民斷層,早已淡忘傳統儀式,一些耆老們想藉這些的活動,讓年輕的一代,找回祖先的智慧,這是祖先所流傳下來的。延續傳統,重視好的文化,必須要靠大家一起學習保護、傳承延續。
  大連堂姊說:「咱東北沒有這些禁忌」。不知道是不是東北是不是位在高緯度、沒颱風肆虐,氣候較乾旱容易成長的關係,這個我不是專家無法理解了。但堂姐說:他們最怕蝗蟲過境,那真是個大災難會鬧飢荒沒飯吃的。
  從古以來,五穀之首的小米營養價值很高,在古代,「江山社稷」中的「稷」字,說的就是小米,意思是「最好的糧食」。小米生命力頑強,在貧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長。共通點北方跟台灣原民在沒有蒸餾酒的技術出現時,都是用糧食自然釀造而成,也稱為液態雜糧,一直保留至今。或許對很多人來說:喝小米酒不是喝味道,而是喝出獨有的傳統文化。這些老祖先留下來的物質遺產智慧,它還沒有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。

 

 

infor from:https://www.kmdn.gov.tw/1117/1271/1274/322526/

arrow
arrow

    巴爾虎族的蜜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