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朵澐

10多年前吃了親家母的手工製作「肚臍餅」,喚起了我對這客家肚臍餅的好奇,當時趁著回苗栗探訪前鄰居同學,同學帶著我去採買屬於苗栗客家人的特色肚臍餅,連我家小妹都愛吃不已,想起小時候阿爹的翻毛月餅。雖然36年後才知道北方翻毛月餅的典故,但是,小時候我看見翻毛月餅,我的臉色也跟著「翻臉」,因為我超級討厭雪白月餅裡面的碎豬肉、油蔥等餡料,多年後長大,媽咪會把內層餡料挖空,剩下綠豆仁餡,那個雪白、一層層的餅皮加上只剩下綠豆仁,總是緊緊的抓住我的味蕾,直到親家母的自製肚臍餅,這之後回苗栗採買了肚臍餅,讓我如獲至寶般的瘋狂愛上,甚至是常常請鄰居同學幫我郵寄到台北。

 

還記得,南苗汽車轉運站旁那家糕餅舖,常常接到我們的電話,鄰居同學會去付款,接著郵寄到台北、之後我再帳給鄰居同學,瘋狂到;小妹同事跟著做起團購生意,愛吃到無法自拔。但好景不常,店家因為營運問題沒開了,於是鄰居同學特地開車至三義幫我買別家餅舖的解饞,口味不少,紅麴的、抹茶的……終究不是我們喜歡的那家餅舖。這之後親家母又製作過幾次,但礙於年紀漸長做不來,好多年都沒有吃到肚臍餅。

直到去年無意間看見影片,關於苗栗肚臍餅的製作方法,好奇心作祟下,連不擅於家事的小妹也跟著製作起來,我們兩個七手八腳做著憋屈的肚臍餅,雖然成品烤出來了,但是我還少了一個味;那就是(地瓜泥),一開始,我想著全部綠豆仁泥更加真材實料,卻沒想到加入地瓜泥是讓餡料更加軟、滑、綿密。所以烤出來的綠豆仁餡龜裂,餅皮算是可以,就是突出來的綠豆仁泥失敗了。算是為了喜愛吃的肚臍餅製作初體驗,下次我會找好材料認真的如法炮製一番,「為了一張嘴,累壞四條腿」,這是千真萬確的諺語。

小小一顆的苗栗肚臍餅,卻有著濃濃的客家味,餅皮不花俏,不是酥油皮,更不是漢餅皮,而是扎實的白麵皮。有別於大部分把餡料包裹在裡面,肚臍餅是白色面皮突出了鵝黃色的綠豆仁、加上地瓜泥混和的餡料,很平凡到不起眼的糕點,鄰居同學說:長輩們也會買來拜拜的。

吃著屬於苗栗的肚臍餅,媽咪教我們怎麼用客語發音:直譯成綠豆椪liugˋteuˋpongˋ、月光餅、奶頭餅;目前是苗栗縣的縣餅。據說是1905年的時候,部分在苗栗市苗栗糖廠的日本技師,思念起家鄉的糕餅,於是跟苗栗鄉親,就地取材,一起研發製作,配上桃竹苗丘陵地盛產的茶,是下午茶的經典配搭,有著濃濃的的苗栗客家風味。外層略帶咬勁的白餅皮,單純的麵香,凸出的綠豆仁跟地瓜泥餡料,柔暖香甜,皮餡一起咬下,味道香濃卻不膩口,也是我小時候不愛吃翻毛月餅的原因,原來我的骨子裏面,留著客家人的味蕾,就是喜歡這樣單純的肚臍餅純粹口感,我希望我的下一次手製客家肚臍餅可以完勝。I wish it !

 

 

〈中華副刊〉苗栗客家肚臍餅.jpg

電子報

infor from:https://www.cdns.com.tw/articles/939531

arrow
arrow

    巴爾虎族的蜜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8) 人氣()